話說昨天阿媽嘅教友來到院舍,同阿媽一齊去茶樓飲茶,言談之間知道其中一個姨姨上年在日本大阪旅行嘅時候遇上中風⋯⋯ 聽到嘅時候完全唔相信,因為睇落呢個姨姨同以前一樣咁健康,一樣咁醒目,行動敏捷。
佢話當日喺大阪嘅酒店準備出去玩,早一晚已經開始作嘔、肚不舒服,以為只係唔習慣食日式食物,或者食錯野唔舒服,難得同屋企人去旅行,唔想因為少少唔舒服而掃興,所以一直頂住,希望休息一晚冇事。點知果朝正打算出去,突然頭暈,醒來一會雖有意識,但是雙腳已經行唔到。家人立即去酒店前台職員詢問,職員指附近有間很近的診所,醫生也會講英文,建議去左先。然後家人就夾手夾腳扶姨姨睇醫生,起初家人還有講有笑,以為姨姨只係腸胃炎什麼的,但係當姨姨瞳孔開始縮小,也開始痺麻無力,家人開始十分擔心。去到診所,醫生做左簡單嘅檢查,已經同屋企人講情況不好,要即刻送去大醫院治療。診所醫生call白車,並且向中心交待好這是外國人,治療需要說英語的醫護人員,白車在五分鐘內到達。
去到醫院醫生立即安排照X-ray、腦掃描、磁力共振⋯⋯ 也很快有結果,說姨姨的後腦有條大血管塞左,是缺血性中風。姨姨說,當時自己都唔覺得係咁大件事。於是,醫生安排姨姨入ICU,並且打「溶血針」,打左針後一個多小時,已經清醒返,其後在日本留醫八日,差不多完全好返晒。姨姨本身很擔心今次醫療費高昂,但係執返身彩已經好感恩。跟著我問佢,咁你埋單一共洗左幾多錢啊?佢話,本身要比二百萬yen(大約14萬幾港幣),好彩有買旅行保險,出院只係比左四萬五蚊港幣。姨姨覺得日本醫院醫療水平真係好高、人手好夠,服務好好,佢話就算在香港的私家醫院睇醫生,呢個價錢都未必有日本嘅服務水平。我替姨姨感到非常開心、非常幸運。同上左年紀嘅家人去旅行,真係要買旅行保險,途中最緊要唔係打卡、追景點,而係make sure佢地身體冇唔舒服,一有事就應該睇醫生。
六年過去,回想我媽媽第一次中風前,也曾經頭暈、嘔吐、肚痛、行唔到落地,也是以為腸胃病什麼的。但我媽媽就冇姨姨咁好彩。那是大年初三晚上,好不容易才帶媽媽到急症室,醫院急症室裡面有一大群市民在等待。終於等了三至四小時,當晚沒有內科醫生當值,所以肚痛打了止痛針,便送上病房。然後半夜在病房內,我媽失去意識碌落地,中風了,半身不遂。現在回想起來,很後悔沒有帶媽媽到私家醫院就醫⋯⋯ 公立醫院唔會俾你死,但也唔會醫得好好,除非十分幸運啦⋯⋯ 所謂的基層醫療也沒有起到什麼預防的作用⋯⋯我並不喜歡醫院的味道。我曾後悔自己當時沒有留意佢多一點,沒有老人中風的意識,什麼用安宮牛黃丸作中風急救藥都是後來才知道。但那時,少年真的太年輕了。